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在滄州市舉行,法國歐洲科學院院士、河北智慧智庫領銜專家蘭玉彬以視頻形式出席論壇。
以下為演講實錄節選: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合作源遠流長,尤其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十年來,農業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即使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響,也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表現出十足的韌性。
合作的成果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合作機制逐漸成熟,農業合作平臺趨向多元化、專業化、精細化,合作內容不斷深化,合作形式不斷創新;二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得到激發。中國和中東歐國家200多對友好省市在促進農業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農產品貿易、農業技術創新、農業項目投資成為合作的重點領域。
對于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農業創新領域的合作,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企業作為農業創新合作領域主體的積極作用,針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作出回應,采取務實可行措施,推動農業合作邁上新臺階;二是讓數字經濟成為農業創新合作領域的著力點,讓電子商務成為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平臺。促進人工智能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為農業現代化賦能;三是讓綠色發展成為農業創新合作領域的新動能,從發展綠色經濟的角度出發,關注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因此,農業數字化非常關鍵,這是我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也為我們和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帶來廣闊前景。我們知道,精準農業航空技術是農業信息化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業的高效和精準運營提供了可靠保障。我的團隊在這方面不斷探索,比如生態無人農場,它是精準農業航空技術與現代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綠色環保等技術深度融合的現代循環農業生產模式,可以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土地等農業資源。
生態無人農場是我們開展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探索與實踐的結晶,希望成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的新領域,為農業科技創新作出更多貢獻。同時,我也期待搭建一個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合作研究平臺,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推廣應用。
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目前中國數字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加強農業農村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研制精準農業航空技術與裝備、農業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智能化農業裝備、農機田間作業自主系統、農業大數據智能決策分析系統等,逐步建立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的智能農業信息遙感監測網絡,依托新技術創建一批數字農場、數字牧場、數字漁場、數字果園和植物工廠、農產品加工智能車間、農產品綠色智能供應鏈等集成應用示范區,統籌推進鄉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字鄉村建設,讓數字農業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保障人民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實現“田間不見農人影,唯有農機兀自忙”的愿景。